当前位置: 中心动态/ 正文
【科研动态】SSCI Q1发文!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在SSCI Q1 期刊发表文章 —中国 - 西非数字贸易电子商务供应链合作的犹豫模糊 - BWM 风险评估框架
发表时间:2025-09-04 点击:

题目:Hesitant Fuzzy-BWM Risk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E-Business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for China–West Africa Digital Trade

IF: 4.6 (2024) SSCIQ1

DOI: https://doi.org/10.3390/jtaer20030233

详情请见链接:https://doi.org/10.3390/jtaer20030233


一、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非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合作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以加纳作为数字商业中心的重点。研究采用了犹豫模糊最优最劣法(HF-BWM)来系统地识别和优先排序影响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制度、技术、社会文化和法律问题。该研究结合了交易成本理论(TCT)、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承诺-信任理论(Commitment–Trust Theory),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于分析这些风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交易成本和公司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性风险构成了最主要的障碍,缺乏数字交易立法和数据治理不足被认为是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并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研究表明,这些制度性挑战需要立即关注,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企业运营,尤其是在国际数字商务中。技术风险,如网络安全漏洞、IT技能不足和数字基础设施的缺陷,被认定为第二大关键因素,导致了显著的运营中断和费用增加。社会文化风险,如语言障碍和消费者行为的差异,被认为是中等程度的关注点,虽然它们在重要性上不及技术和制度性挑战,但仍然产生了较弱的累计影响。最终,法律风险,特别是在网络犯罪立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被认为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障碍,增加了法律合规性和跨境合同执行的复杂性。

关键词:中非西部合作;电子商务供应链;数字贸易;最优最劣法(BWM);理想解法相似度排序法(TOPSIS);曼哈顿距离

二、引言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显著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尤其在中国与西非地区之间的数字贸易合作中呈现出巨大潜力。中国凭借其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成熟的电商平台,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西非地区,尤其是加纳,凭借其战略位置、年轻化人口和积极的数字政策,正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增长市场。然而,这种合作也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包括制度不完善、技术漏洞、社会文化差异和法律不确定性等,这些风险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影响了合作的可持续性。现有研究往往孤立地分析这些风险,缺乏一个系统、综合的评估框架。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整合交易成本理论(TCT)、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承诺-信任理论,构建一个多层次的风险评估模型,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文献综述

1. 中非电子商务合作的背景

中非合作在多边框架如“一带一路”(BRI)和“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推动下不断深化,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移和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加纳作为西非的数字枢纽,不仅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总部所在地,还拥有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如《数据保护法》和《电子交易法》)。然而,与尼日利亚等其他西非国家相比,加纳在数字支付普及率和政策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优,但也因其作为区域枢纽的角色而面临独特的跨境整合挑战。

2. 中非电子商务合作中的风险类型

(1) 制度风险:主要源于政策不连贯、数字交易法规缺失、数据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电子商务支持体系薄弱。这些制度缺陷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合规成本上升。

(2) 技术风险:包括网络安全威胁、IT专业人才短缺、数字基础设施(如网络连接和支付系统)不可靠等问题,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的稳定性和用户信任。

(3) 社会文化风险:涉及语言沟通障碍、消费者行为差异、用户界面文化适配不足、对在线支付的抵触情绪,以及所谓的“数字新殖民主义”认知。这些因素会影响用户接受度和跨文化合作效果。

(4) 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立法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法律文化差异和跨境合同执行难题,这些都会增加企业运营的法律复杂性和合规成本。

3.理论框架

本研究融合了三类理论以全面分析风险:

(1) 交易成本理论(TCT):强调制度与法律风险如何通过增加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履约成本来影响经济效率。

(2) 技术接受模型(TAM):从用户行为角度出发,分析技术风险如何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来阻碍技术采纳。

(3) 承诺-信任理论:突出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中,信任和关系资本如何降低交易成本并促进长期合作。

这三者的结合使得研究不仅能从经济角度衡量风险,还能从行为和社会关系层面理解风险的传导机制。

四、研究方法

研究以加纳为案例,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了40名来自四个关键行业(消费电子、电信、数字支付和在线零售)的专家参与者,确保样本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决策背景。数据收集通过结构化在线问卷进行,采用9级Likert量表评估各类风险的重要性。

本研究采用犹豫模糊最佳最差方法(HF-BWM) 处理专家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多重判断偏好。该方法通过定义犹豫模糊语言尺度,将模糊评价转化为可计算的权重,进而实现对风险因素的系统排序和优先级划分。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且相互依存的风险评估场景,能够有效捕捉专家决策中的犹豫和不确定性。

五、研究结果

(1) 制度风险被视为最显著的风险类别,尤其体现在数字交易法规不健全和数据治理机制薄弱方面,这些因素显著推高了交易成本和运营不确定性。

(2) 技术风险紧随其后,网络安全漏洞和IT专业能力不足是主要问题,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的可靠性和用户信任。

(3) 法律风险中,合同不确定性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在跨境执行中面临挑战。

(4) 社会文化风险虽然重要,但整体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和数字素养差异。

(5) 结果通过多种图表(如横向条形图、雷达图和堆叠条形图)进行可视化展示,清晰呈现了不同风险及其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HF-BWM模型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风险评估框架,系统识别和 prioritizes 了中非(以加纳为重点)电子商务合作中的主要风险。制度风险被确定为最亟须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法律和社会文化风险。结论强调:

(1) 政府应优先推动政策协调、数据治理改革和法律协调;

(2) 企业需投资于网络安全、本地化策略和文化适应;

(3) 投资者应制定基于风险识别的策略,重点关注高优先级领域。

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整合了TCT、TAM和承诺-信任理论,提供了跨层次的风险传导机制分析。实践上则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 actionable 的决策依据。

七、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1) 样本仅来自加纳,未来应扩展至西非更多国家以增强结论的泛化能力。

(2) 横断面研究设计无法捕捉风险的动态演变,建议开展纵向研究以跟踪政策干预和技术变化的影响。

(3) 未来可探索新兴风险(如人工智能伦理、数字税收)及其对电子商务合作的影响。

八、研究启示

(1) 对政府:应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对话与制度协调,尤其是在数据流通和电子交易立法方面。

(2) 对企业:建议投资本土化运营团队,增强IT安全能力,并开展跨文化培训。

(3) 对投资者:在进入市场前应进行多层次风险评估,优先选择制度环境相对稳定、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


本文由Mohammed Gadafi Tamimu在赵蜀蓉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已收录于期刊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ISSN: 0718-1876)。

本研究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SCJJ23ND61)和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2024-N01)阶段性成果。


文字:罗爱玲

图片:罗爱玲

责编:杨永星

审稿:西非研究中心负责人




版权©2016, 西部非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