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团队研究成果《Fuzzy logic-BWM-based risk assessment for E-business cooperation in China–West Africa digital trade: A path to sustainable business and policies》(基于模糊逻辑-最优最劣法的中国-西非数字贸易电子商务合作风险评估:通往可持续商业与政策的路径)正式发表于国际期刊《Global Economics Research》(2025年第1卷)。该成果聚焦中国-西非数字贸易合作的现实痛点,构建了多维度风险评估框架,为推动双方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彰显了我校在西非区域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与国际影响力。

一、摘要
中国与西非(尤其是加纳)之间电子商务合作的快速发展,为双方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机遇。然而,构建可持续电子商务伙伴关系的道路上充满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阻碍跨境数字贸易的效率、信任度与长期可行性。本研究全面考察了该合作中涉及的多维度风险,重点关注制度、技术、社会文化及法律四大挑战。研究通过收集加纳关键数字领域(消费电子、电信、数字支付、网络零售)40位专家的实证数据,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最优最劣法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与优先级排序。结果表明,制度风险(尤其是数字交易监管不足与数据治理框架薄弱)是电子商务合作的最主要障碍;网络安全漏洞、数字基础设施缺陷等技术风险紧随其后;语言障碍、消费者行为差异、文化错位等社会文化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合作复杂性;而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合同执行等方面的法律不确定性,则放大了运营风险。本研究整合交易成本理论(TCT)、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承诺-信任理论,构建了统一的风险评估框架,揭示了这些风险如何提高交易成本并影响跨境数字贸易的可行性。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提供了关键启示,同时提出战略建议以缓解风险、建立信任,并在中国-西非背景下培育具有韧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数字贸易生态系统。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案例选择:以加纳为研究案例,因其是西非数字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西非数字贸易合作的区域枢纽,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2. 样本与数据收集:采用非概率专家抽样法,选取加纳消费电子、电信、数字支付、网络零售四大关键数字领域的40位从业者(最终有效样本),通过Qualtrics平台发放结构化问卷(2025年1-3月),问卷涵盖人口统计学信息、风险评估项、模糊-最优最劣偏好排序三部分,有效回收率达78.2%。
3. 风险评估维度设计:围绕制度风险(IRC)、技术风险(TRC)、社会文化风险(SRC)、法律风险(LRC)四大领域设计评估项,各维度均采用经验证的量表,专家通过9点李克特量表(1=最不关注,9=最关注)对风险程度评分。
4. 分析工具:采用模糊逻辑-最优最劣法(Fuzzy-BWM)进行风险优先级排序,具体步骤包括:定义标准与备选方案→建立模糊数两两比较矩阵→模糊数去模糊化(重心法)→计算标准权重→排序备选方案→结果去模糊化;同时采用TOPSIS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验证结果可靠性。
5. 理论整合:整合交易成本理论(TCT)、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承诺-信任理论,分别从经济成本、技术采纳行为、关系信任三个维度解释风险产生机制与影响。
三、研究内容
1. 中国-西非电子商务合作背景分析:结合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与“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战略协同,分析加纳作为区域数字枢纽的优势(地理位置、年轻人口、积极数字政策),以及双方合作面临的技术、监管、法律、社会文化等潜在风险。
2. 风险维度深度解构:
(1)制度风险:聚焦加纳缺乏统一电子商务政策、数字交易监管不足、数据治理薄弱、电子政务支持有限等问题,及其对交易成本与合作稳定性的影响;
(2)技术风险:分析加纳IT人才短缺、网络安全漏洞、数字基础设施(如互联网、支付系统)缺陷、先进电商工具获取困难等挑战,及其对技术采纳与运营连续性的制约;
(3)社会文化风险:探讨语言障碍、消费者行为差异、数字平台用户体验(UX)文化错位、对数字支付的抵触、“数字新殖民主义”认知、社交媒体文化冲突、本土文化适配不足等因素,及其对用户信任与平台接受度的影响;
(4)法律风险:研究加纳网络犯罪立法与执法薄弱、知识产权保护困难、法律文化差异、跨境数字合同不确定性等问题,及其对合作信任与合规成本的冲击。
3. 理论框架构建与应用:以交易成本理论(TCT)为核心,解释制度与法律风险如何通过信息不对称、执行风险提高交易成本;以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技术风险对用户“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的影响;以承诺-信任理论补充社会文化风险情境下,信任对风险缓解的作用,形成多维度风险分析体系。
4. 风险优先级实证评估:通过模糊逻辑-最优最劣法对四大维度下的子风险进行权重计算与排序,明确关键风险点;结合TOPSIS法验证结果一致性,确保评估结论的稳健性。
四、研究结论
1. 风险优先级排序结果:法律风险是中国-西非电子商务合作的最关键障碍;技术风险紧随其后;社会文化风险虽权重略低,但对用户采纳影响显著;制度风险被认为是当前影响最小的风险,反映出从业者对“即时运营威胁”的关注高于“长期治理挑战”。
2. 风险影响机制验证:四大风险通过不同路径提高跨境交易成本——制度风险加剧政策不确定性,技术风险导致运营中断,社会文化风险降低用户信任,法律风险增加合规与纠纷解决成本,最终共同制约数字贸易可行性。
3. 实践启示:
(1)政策层面:加快非洲数字贸易法规协调,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制定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法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合同执行机制;
(2)企业层面:加大数字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投入,培养本地IT人才;推动数字平台的文化与语言本土化,提升用户体验与信任度;
(3)合作层面:开展中-西非数字技能联合培训,共建文化适配的数字解决方案,缓解社会文化壁垒,促进包容性增长。
4. 理论贡献与局限:首次整合TCT、TAM、承诺-信任理论构建中国-西非电商风险评估框架,填补了区域数字贸易风险研究的空白;局限在于研究范围仅覆盖加纳、样本量较小、采用横截面设计,未来可拓展至西非多国,采用纵向研究并纳入环境、地缘政治等更多风险维度。
论文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3050803725000147
本文由Tamimu Mohammed Gadafi 在赵蜀蓉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已收录于期刊Global Economics Research。本研究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SCJJ23ND61)阶段性成果。
文字:杨永星
图片:杨永星
责编:杨永星
审稿:西非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