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才培养/ 学历教育/ 研究生项目/ 正文
新闻传播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表时间:2018-09-06 点击:

新闻传播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0)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着重研究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吸收了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本学科以新闻传播学为基础,以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支撑,对新闻传播、政府传播、文化传播、网络以及新媒体传播等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既研究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关注各种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更注重研究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新趋势。学科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学生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培养。

承担该学科硕士培养任务的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在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实力,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能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实践及学术研究;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能;能胜任大众传媒机构、宣传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网络传播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理论传播学          2.应用传播学

3.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4.数字传播与文化产业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个人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3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要求不低于18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本学科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3学分,其中本学科专业基础课不低于13学分,本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导师考核后,才能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必修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

1.素质教育公选课: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重点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须至少获得 1个学分。

2.教学实践、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可以二选一,完成后获得相应学分。

(1)教学实践: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或任课教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由导师或任课教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2)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主要包含五大类,即:竞赛获奖、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业、社会实践等。研究生完成五类中任意一种类别,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具体界定如下:

竞赛获奖:指研究生参加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业学术团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主办的国际、国家级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艺术体育类等竞赛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可获得1个学分。

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如外观设计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专有权等。完成后可申请1个学分。

科技成果转化:指研究生的专利以实施许可、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等。完成后可申请1个学分。

自主创业: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自主创建公司(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完成公司登记注册并顺利运营。完成后可申请1个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基层挂职及调研、公益支教、扶贫服务、技术合作等实践项目。完成后根据要求提交总结或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报所在学院备案。社会实践项目不得与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项目重复。完成后可获得1个学分。

3.学术活动: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4.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每年6月举办的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活动。参加讲座两次以上,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提交学习报告,导师审核签字,计入学术活动;完成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课程,并至少获得1个学分。

5.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但不计学分

六、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以及新见解。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时间。硕士生在确定选题,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方式。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内容。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在学院审核后,由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

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两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学业。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论文开题通过1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或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3、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4、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版权©2016, 西部非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