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0)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研究范围广,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本学科以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对公共管理进行综合的全面研究,揭示公共组织、公共体制、公共伦理、公共决策、公共管理程式、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一般规律和理论,研究公共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探索提高公共管理有效性的方法路径,注重总结世界各国在行政管理领域的经验,构建在信息化的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并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模式,培养21世纪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深入的掌握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行政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工具,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电子政务水平,并且拥有较高政治学和管理学理论素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政府部门、公共组织,社团组织、高等院校、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 2.公共服务与政策分析
3.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 4.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个人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3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要求不低于18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本学科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3学分,其中本学科专业基础课不低于13学分,本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导师考核后,才能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必修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五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
1.素质教育公选课: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重点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须至少获得 1个学分。
2.教学实践、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可以二选一,完成后获得相应学分。
(1)教学实践: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或任课教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由导师或任课教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2)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主要包含五大类,即:竞赛获奖、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业、社会实践等。研究生完成五类中任意一种类别,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具体界定如下:
竞赛获奖:指研究生参加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业学术团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主办的国际、国家级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艺术体育类等竞赛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可获得1个学分。
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如外观设计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专有权等。完成后可申请1个学分。
科技成果转化:指研究生的专利以实施许可、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等。完成后可申请1个学分。
自主创业: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自主创建公司(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完成公司登记注册并顺利运营。完成后可申请1个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基层挂职及调研、公益支教、扶贫服务、技术合作等实践项目。完成后根据要求提交总结或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报所在学院备案。社会实践项目不得与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项目重复。完成后可获得1个学分。
3.学术活动: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4.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每年6月举办的“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活动。参加讲座两次以上,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提交学习报告,导师审核签字,计入学术活动;完成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课程,并至少获得1个学分。
5.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但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