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术交流/ 学术活动/ 正文
【成电讲坛之西非系列讲座】(21):讲坛回顾——非洲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表时间:2022-04-13 点击:

“15世纪至19世纪

非洲因被列强瓜分

而被动的融入近现代体系

其作用就日益凸显

自21世纪以来

更是成为了国际间博弈的新平台

本场讲座,张永蓬教授带领大家一起

探讨了非洲在当代世界

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起来看看”


主讲人简介:

张永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非洲史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发展与交流学会理事、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曾在南非、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大学及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2014—2016年在中国驻厄立特里亚使馆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外交部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国际发展合作——中国与西方援助非洲比较研究》,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00余篇。

讲坛回顾:

4月1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蓬通过腾讯会议,为成电学子带来了一场以“非洲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题的讲座。

讲座伊始,张永蓬教授先向我们讲述了当今非洲的一些大致情况。非洲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的经济、政治在全球问题上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已经成为了大国争夺战略资源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对象。国内对非洲有贫穷落后,充满挑战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非洲也有很好的一面,近几年非洲的农业、旅游业都有很好的发展。非洲民众非常朴实,与我们平等共处,既不仰视也不歧视国人,在非洲很多地方,中国人的脸是非洲的通行证。非洲保留了大量的原始风貌,像南非的国家公园,西非的大草原都非常优美。在21世纪前十年非洲经济有过飞速增长,最近几年增速相对放缓,可以说非洲经济正在崛起。政治上,非洲54个国家在大国竞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我国与其他大国竞争的战略回旋地。


在对非洲进行了简要介绍后,张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非洲在当代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历史上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金融资本过渡,开始争抢原料来源和投资市场,加紧争夺殖民地。欧洲列强瓜分欧洲,非洲沦为近代国际体系的牺牲品。非洲第二次被迫卷入近现代国际关系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战的实质是对殖民地的再瓜分,最终导致了德国被排挤出非洲大陆,非洲将近五分之四的土地被置于英法的统治下。


二战期间,非洲是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是欧洲的侧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非洲还是西方参战国的战略资源和经济作物的供应地,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在冷战时期,反帝反殖、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兴起动摇了二战后的殖民地格局,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二战之后,非洲还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世界的兴起成为了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下的第三种力量。张教授谈道,在当今国际力量的四个等级中,非洲国家大都处于第四等级,国际力量弱。国际地位较低。在全球整治中非洲国际地位的变化与提升当中,中国因素至关重要。中国援助非洲动摇了西方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力,使非洲国家看到了自身希望,也刺激了国际对非合作平台的增加。


关于非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张教授讲道,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非洲国家排名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非洲国家属于低指数国家。且由于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缓慢。但大国对非洲的重视程度很高,张教授以日本对非合作为例,阐述了大国之间的竞争,包括了对非合作平台的竞争,舆论形象的竞争,地缘战略的竞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积极发展,中非建交、万隆会议、中非合作论坛成立都标志着中非关系的逐步深入,中国给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非洲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非关系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非洲具有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可观等独特优势,成为了大国竞相关注的重点。非洲联合自强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越来越强,成为各种国际力量的争取对象,进入21世纪,中、美、英、法、日等国家都与非洲各国展开了对话合作。2006年北京峰会确定了我国对非合作的八项措施,2015年约翰斯堡峰会确立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中非关系跨越式发展和质的提升。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强调:中非要携手起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张教授还补充道,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约473.5亿美元,2021年中非贸易额达2543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讲坛内容总结:

作为现代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追溯到1618年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后建立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自此,非洲与近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融合有了政治经济框架基础。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金融资本的过渡,欧洲列强开始向全球扩张,争抢原料来源和投资市场,加紧争夺殖民地,开始瓜分世界。从此,非洲以被殖民的形式,开始了被动融入世界体系的历史进程。

1876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倡议召开“国际地理学会议”,欧洲列强决定成立“国际考察开发中非协会”。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召开的“柏林会议”,确定在非洲确立“有效占领原则”。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列强瓜分了非洲大陆96%的领土。期间,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对非洲实施的长达400年的奴隶贸易,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非洲文明的自然演进过程,破坏了非洲大陆劳动力结构,殖民经济结构给后来非洲国家的发展造成深远负面影响。以遭受殖民统治为标志,非洲开始被动融入世界体系,居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底层。

两次世界大战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争夺和再瓜分非洲历史阶段,期间,非洲沦为参战双方的人力资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地。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动摇了欧洲中心格局,全球殖民体系崩溃,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亚非拉地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斗争胜利创造了条件。20世纪50—70年代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及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以及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1961年5月),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主义国际体系走向完全崩溃,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发展政策调适,进入21世纪后的十多年间,非洲国家经济曾一度高位增长,至今已有较大发展潜力。现今,非洲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大国战略关注地区。不过,如果将当今国际力量划分为若干等级的话,非洲国家整体、特别是基于非洲有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现实,其仍处于国际力量的底层。在国际政治层面,非洲国家话语权仍有很大局限性;经济层面,全球性大国及相关区域对非洲的经贸合作多数仅占其对外经贸合作总和的5%以下。非洲国家贫困率、人类发展指标、经济机构及产业基础及总体发展水平等多层面,总体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

不过,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年轻劳动力占人口多数、有潜力巨大的市场,非洲发展前景可期。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新时代,非洲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回旋地,中非关系发展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发展,有利于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版权©2016, 西部非洲研究中心